
中國谷物膳食文化
五谷雜糧是中華民族的營養源
早在24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五谷雜糧的營養價值。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已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論述。意思是藥物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谷雜糧對保證人體的營養必不可缺??梢娨晕骞入s糧為養生食物,在中國歷史上是源遠流長的。
五谷為養是指黍、秫、菽、麥,稻等谷物和豆類是滋養人體的主食。 現代營養科學知識幫助我們對五谷雜糧的健康效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谷類食物是我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經濟的能源食物,同時還是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供應者,對于保障膳食平衡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無論從人的營養構成,還是從人類飲食歷史來看,粗谷類都是人類主要的食物。
在中華膳食結構中,谷物為生命的根本,只有以谷物營養為基礎,才能真正實現膳食平衡。
谷物具有多元營養成分,提供人體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植物蛋白、不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等基礎營養。而這多元營養,通過谷物的食用,在人體里全面扎根,被人體完全吸收,從而為身體加滿活力。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是中國膳食指南專家委員會,于1997年4月由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會通過并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內容,為了幫助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指南》的主要內容,專家委員會對1997年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進行了修訂,發布了最新的2007版,直觀展示了每日應攝入的食物種類、合理數量及適宜的身體活動量。
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攝入250g~400g;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層,每天應攝入300g~500g和200g~400g;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攝入125g~225g(魚蝦類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類25g~50g);
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居第四層,每天應吃相當于鮮奶300g的奶類及奶制品和相當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
第五層塔頂是烹調油和食鹽,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30g,食鹽不超過6g。
代人谷類食物攝入不足
近20年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中攝入的肉、蛋、乳類等動物性食品增長比例過多、過快,谷類食物攝入量呈逐漸下降趨勢。根據2007版本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顯示,人們谷類食物的攝入逐年減少,谷類食物作為膳食主體的地位也在逐漸下降。
方便谷物食品前景看好
谷粒谷力谷物濃漿的上市,順應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把谷物做成商品,由“煮”谷物變成了可即“飲”、“食”便捷方式 ,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新型谷物飲食概念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快節奏和時尚元素,從而更易滿足現代人對生活的營養需求。
2011年制定谷物飲料標準
“谷物飲料在業界被譽為‘第五代飲料’,無論是從營養學的角度,還是從國家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其市場潛力都非常巨大?!?中國谷物飲料未來3—5年市場規模至少要比現在翻一番。五谷雜糧生產谷物飲料等作為科技創新重點被提出來,并已列入輕工業三年振興規劃綱要。目前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正在組織制定國家標準《植物飲料》,谷物飲料的生產企業也將成為這項標準的起草單位。此外,行業標準《谷物飲料》的制定也已列入協會2010年的工作計劃。